发布时间:2025-07-04 22:30:52源自:本站作者:PB2345素材网阅读(14)
筆記本放一邊~新10.5吋iPad Pro工作一周間蘋果重新整理iPad產品線後,每一款iPad的定位都更清楚,各種需求,比方重視輕便的、隻要基本功能的,或是筆記本放一邊~新10.5吋iPad Pro工作一周間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蘋果重新整理iPad產品線後,每一款iPad的定位都更清楚,各種需求,比方重視輕便的、隻要基本功能的,或是規格強一點的,都有對應的機種可以選擇,iPad Pro雖然型號上有個Pro,但因為有了10.5吋這種可攜帶的尺寸,iPad Pro已經不是那種瞄準專業用戶的iPad了,任何想要高階平板的,都可以把目光投向這台輕便的iPad Pro(現在官網已經買不到9.7吋iPad Pro了)。新的iPad Pro在硬件上有蠻多更新的,包括大小、屏幕、處理器、相機。▌大小以10.5吋款和9.7吋iPad Pro相較,直接和9.7吋的iPad Pro相較,顯示區域大了,但隻有長度多了一公分,寬度跟厚度差不多,手上這台是LTE版,重量是475g,加上Smart Keyboard則約720g。這大小跟重量,相當不錯!最近幾場記者會隻背iPad Pro跟相機去采訪,肩頭真是輕鬆多了...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▌屏幕屏幕的不同雖不一定看得見,但還蠻多的,包括:屏幕更新頻率提升到120Hz(一般LCD屏幕是60Hz),就是這次強調的“ProMotion”屏幕亮度最高600nits,在戶外觀看時清晰度可以更好。支援P3廣色域,色彩顯示空間多了25%。加了抗反射鍍膜,將反射率降到1.8%。我們常在4K電視上看到刷新率120Hz、144Hz之類的規格,“ProMotion”講的是同樣的事,提高屏幕刷新率,在觀賞動態影像時(遊戲、影片、彈幕...這些的),看起來會更流暢、平滑,較不會有拖尾的殘影。但看得出來嗎?我跟9.7吋的一般iPad對照,看了一些射擊遊戲、賽車影片跟niconico那種有彈幕的影片,一般可能看不出太大差別,不過很近看時有覺得視覺上舒服一點,不過話說看平板也不會真的一直很近看,可能長時間看會高速移動的影像會有差別吧。但給Apple Pencil帶來的改變倒是很明顯,Apple Pencil還是原來的那枝,但更高的熒幕刷新率讓延遲時間縮短到20ms,延遲時間變短的意思是,下筆後筆跡出現的時間差更小,就能更貼近紙筆書寫時的速度感,快寫時也較不會掉筆畫。兩機對比,筆尖同樣已經往上,一個已經寫出來了,一個還沒。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但Apple Pencil筆尖硬,在玻璃上書寫手感還是很滑,因此不自覺會用力控製,敏捷度是跟上紙筆了,但手感還是無法擬真紙筆,個人是希望Apple Pencil可以出一些稍微有摩擦力的軟筆尖,書寫起來可能反而較輕鬆,字也比較好看...亮度的話,跟這一代最大亮度加強很多,好處是在戶外陽光下可以清楚一點。不過個人覺得最實用的是反射率降低了,和iPad及上一代的iPad Pro對照如圖,看了一下,新iPad Pro屏幕上的玻璃和顯示屏比較貼合,就降低了反射(但不是完全沒有)。各和上一代的iPad Pro(12.9吋那台),以及新的9.7吋iPad比較一下,特地選個烏漆墨黑的電影畫麵,明顯可以看到新iPad Pro的亮度跟降低反射都明顯較好。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▌以軟件+工作實戰測試效能新iPad Pro的效能也是目前iPad裏最好的,但這件事要軟體也跟著優化了,才能化成實用的體驗。我這裏想試用新iPad Pro來做三件事,看它的軟體、硬體能不能勝任。分別是1. 用iPad版的Lightroom修單眼拍的RAW檔,就像我們在電腦上做的那樣。2. 用iMovie或第三方App剪輯空拍機拍的4K影片。3. 用iPad Pro完成日常采訪工作,包含寫稿、修圖、上傳、發稿(修的是單眼拍的照片)。這幾件事就是個人我的工作日常,我平常都是在Macbook Pro上做,這一整周就都移到iPad Pro來做吧,因為介麵及使用的App畢竟不同,事前已經知道體驗不可能完全複製,但這裏想體驗的是:新iPad Pro可以輔助多少?效能足以應付嗎?介麵可以銜接使用經驗,還是得重新學習?那就來吧~▌修圖這裏用的是iPad版的Lightroom(底下簡稱LR)來修單眼拍的RAW檔,似乎是有一次更新後,iPad版LR的介麵及功能,變得更接近電腦版的了。讀入照片要將照片讀入iPad Pro裏的LR,有兩個方法:在電腦版上,將要修的圖片檔案夾放在集合裏,並打開“與Lightroom mobile同步化”,它就會將夾裏的圖片同步上來。↓電腦裏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↓iPad Pro裏同步好就看到了。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第二種方法,iPad Pro直接接上讀卡器,把照片輸入相機膠卷後,再到LR裏選擇從相機膠卷讀入,我這裏選擇這個方法。@拍的因為這裏是要看iPad Pro的處理速度,所以就不細講LR的功能了,使用的照片這是之前采訪發表會時用單反拍的照片,縮圖上顯示會文檔格式(CR2),這些照片實際大小是3888x2592。▌剪4K影片記得很久以前iPad Pro上的iMovie就可以剪4K影片了。第三方App試了如《LumaFusion》、《Filmmaker Pro》、《Vimo》、《Quik》、《Videorama》ⷂ𗧭也可以輸入4K素材,但剪好後大部分都是輸出1080p。(應該還有很多可以,這幾套是我這次試用,功能較多不陽春的幾款,常在做影片的可以試試看,不過大多要收費。)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vimo、Filmmarker Pro就有蠻多動態標題、字幕,以及可愛貼圖可以用,Videorama可以在影片畫麵上加噴火、下雪、螢火蟲ⷂ𗂷ⷧ퉥態濾鏡,Quik則可以把很多找片套用模板,快速做出有漂亮動態的影片,這幾套個人都蠻推薦的。iMovie特效有限,所以大多是在畫麵上做文章,比方加濾鏡、變更速度、雙畫麵,執行這些效果時,速度都相當正常,不僅跑得動,等待時間也不會多長。如果把整個過程拍下太冗長,我呈現幾個片段讓大家參考:匯入檔案、做分割畫麵,以及做好存成4K影片的過程,讓大家參考一下處理速度跟編輯影片的手法。 其實試用過幾套剪輯軟件後發現,在iPad Pro上剪片,效能、手法並不是問題,匯入素材的方式,跟軟件功能才是它還不如電腦的地方。軟件功能多半還是比較簡單的,沒有多軌道,特效、字幕多半是成套,後者對YouTuber或要需要搞笑特效、音效的會不夠,也不自由。但對一般人來說反而是優點,因此懶,或對剪影片比較沒想法,但又希望做出比一般再好一點的影片,iPad Pro可以勝任。匯入素材就頗麻煩,照片影片一定要先傳到相機膠卷,才能使用,會占掉不少空間,所以有影片需求的要買大容量的。音樂更麻煩,得先把從電腦下載到的背景音樂,傳到iTunes資料庫同步(歌曲或播放清單),才能在iPad Pro上使用,不是用iPhone,或對iTunes較陌生的人,一開始應該會瘋掉。所以用新iPad Pro取代筆電,上剪4K影片這點有過關嗎?嗯ⷂ𗂷算部分過關。要剪綜藝節目或搞笑影片那種特效飛來飛去的較難,但上字為主的食譜、教學,或簡單分割畫麵、加加小動畫貼圖的,新iPad Pro跟前麵提到的那些程式就可以代勞。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▌采訪寫文章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我們完成一篇文章有1. 寫文打稿、2. 修圖、3. 在01貼稿上傳三個步驟。修圖前麵試過了。最後一個可能內嵌網頁的關係,在平板上不是很順手,但這跟iPad Pro本身比較沒關係,而且也不是大家的日常使用,上稿部分就跳過,我們來講講10.5吋鍵盤打字這件事。10.5吋的Smart Keyboard拿硬幣跟手當比例尺是這樣。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把筆記本放一邊,用10.5吋的iPad Pro做生產力工具吧結結論是用這10.5吋的iPad Pro,可以讓我打完采訪文章、製作文件、表格,這是沒問題的。鍵盤有注音,打字手法、輸入標點符號、中英切換這些,都可以跟電腦一樣,常用詞的預測字也蠻準確的,除了人名、店名、專有名詞、網路怪怪語之外,幾乎不太需要選字。快速鍵也跟Mac很像,很多習慣可以完全轉移。iPad Pro的Split View分割畫麵也小有幫助(說到分割畫麵也有蠻多用法的...希望有時間來分享...打字是否順手不是問題,鍵盤大小比較是個障礙,要習慣一下。所以建議大家到店頭試一下10.5吋的鍵盤大小,會不會讓你常誤按?或是手是否太大,打字手勢又太飛揚,導致手指常不小心碰到熒幕觸控?不過10.5吋的iPad Pro也可以接12.9吋的SmartKeyboard來用,隻是外出攜帶沒有那麽“素西”就是了。所以可以把筆電放在家,就帶iPad Pro外出采訪嗎?看狀況ⷂ𗂷但如果是趕著上,時效重要、短時間內要處理很多東西的稿子,我應該還是會以慣用的筆記本來工作,因為:筆記本可以放很多視窗,iPad Pro同時隻能兩個視窗。iPad Pro不支援接鼠標,無法讓我雙手並用開工。iOS文檔管理的邏輯跟Mac上的Finder很不一樣,整理文檔不太習慣。但如果那天的采訪不用趕著發,可以活動完之後再好好整理,照片量也不大的,我應該會帶iPad Pro跟傳輸線出去就好了,打打字、修圖、簡單剪影片、做表格簡報、回郵件、打字聊天ⷂ𗂷這些iPad Pro+Smart Keyboard都做得到,包包也可以減輕很多重量。電力的話,幾次觀察,在外的咖啡廳開自動亮度,寫稿上網修圖,經過3個多小時,大約花費20~25%電力,不覺得有太大問題。有的要求看似無理,有的則是個人習慣上無法適應的問題。但我想很多人看到搭配鍵盤,就會不自覺拿來跟筆記本比較,而且這次試用的出發點是:“以iPad Pro代替筆記本完成工作”,所以標準會比較高,也請理解囉。文章轉自台灣媒體
欢迎分享转载→ 88wty.5sokj.com